解密海尔创新的“基因”
来源:网络整理 2020-04-14 10:48:41
“听历史诉说变中求胜,让基因传承自主创新。”在海尔创牌大楼的大厅里,醒目地树立着这样一幅对联。不管你是海尔刚刚入职的新员工,还是外来人员都会不自觉地抬头注目着它,思考其中的具体含义。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指出,海尔的成功确实赶上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及“走出去”的潮流,“成功地踏准了节奏”,正是海尔目前在大家电做到全球第一的奥秘。海尔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其最重要的基因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探其中的奥秘。
海尔有怎样的创新“基因”?
在海尔位于青岛的展厅里,一台台充满沧桑感的老旧电冰箱、洗衣机、空调机扑面而来。展厅里各类老旧家电仿佛向人们诉说已逝去的辉煌,同时又不甘地被更先进的“后来者”所替代。起初,很多人不理解海尔摆设这些“老古董”意欲何为。直到观看海尔名为“基因”的宣传片后,人们才醒悟过来:海尔想告诉大家,它是一个注重“基因”传承和自主创新的企业。
基因原本是生物领域的概念,具有记录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功能。海尔把这个概念引入到企业发展当中,演绎成自己的概念:传承、创新和质量。上世纪90年代末,海尔凭借自主创新和过硬的产品质量率先走出国门,到美国建立了第一个海外工厂建厂。其中一条要求是相关产品必须拥有专利。好在海尔一直以来就注重国际化布局,在走出去过程中,做到产品未动,专利先行。
如今,步入智能时代,家电企业智慧家庭专利全球专利数量与专利布局,成为抢占家电智能化话语权的关键。
“海尔高质量专利布局的背后离不开研发人员的努力付出,同时也离不开可靠的专利信息服务。”海尔专利标准总监王滨后表示,专利信息服务离不开一套专业、全面的专利检索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可以为企业的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有价值的情报。
“科睿唯安旗下的德温特创新平台(DerwentInnovation)是我们近年来经常使用的一个专利检索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了解家电行业乃至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利情况,通过快速检索功能,一方面可以避免与竞争对手的研发‘撞车’;另一方面,可以就某些领域提前进行专利布局,抢占市场先机。”王滨后表示,经过比对发现,这个平台具备其他平台所不具备的优势,是我们非常值得信赖的数据库平台。
在专利信息利用方面,海尔目前已拥有两个梯级的专利数据库:一个主要针对研发人员日常工作使用的一般数据库;另一个是由公司IP团队使用的更专业的高质量数据库,即德温特创新平台。“DerwentInnovation数据库的模糊检索非常好用,而且对于IP人员来说,可以节省三倍的时间、检索结果非常精准和全面,避免出现漏检情况。”一位来自海尔知识产权部门的人员表示。
与海尔相似,科睿唯安旗下的德温特创新平台也是一个注重基因传承的平台。截至目前,该平台已经走过了五十余载的历史,服务过全球无数的科技创新企业。方便、专业、快捷、智能是许多用户给德温特创新平台总结的优点。用户可通过摘要功能了解整件专利的技术范畴、该专利与以前技术差距、应用领域、改进部分、权利范围以及谁申请、谁在进行何种技术研发等等内容;此外,海尔等企业还可以利用该平台的监测功能(Alter),了解每周反馈的专利信息,并就相关信息分析与交流,进而完善相关项目。
“10+N”全球开放创新体系
对于企业而言,创新是专利的源头,也是其生存与发展根本之道。以当前两大顶尖科技公司谷歌和苹果为例,它们的成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通过研发先进的技术来打造核心竞争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哪个企业会永立桥头堡。数据显示,在1989年全球10强公司中,有7家日本企业,并且大多数是金融机构。二十年之后,2019年全球10强公司中,曾经辉煌一时的金融机构已经难觅身影,逐渐被美国的微软、苹果、亚马逊、Alphabet、Facebook,以及中国的阿里巴巴和腾讯等科技公司所取代。
如何持续保持领先,这是海尔人一直以来反复思考的问题。从电冰箱到洗衣机再到智慧家庭;从经营单一自主品牌到并购国外品牌再到多个品牌齐驱并驾;从技术创新到模式创新再到理念创新……30多年来,海尔踏准了时代的节拍,依靠技术研发引领企业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
当前,全球迎来了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新一轮浪潮,这些领域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面对新的发展机遇,海尔以全球10大研发中心为基础平台,根据用户需求随时链接全球范围内N个研发资源,真正实现了“用户需求在哪里,研发就在哪里”,让用户需求与产品功能精准对接,使研发流程大大缩短,“试错”成本的变低,自然节省了海尔的研发投入,概括起来就是:“10+N”全球开放创新体系。
为何要提出这样的创新理念?王滨后道出了其中的奥秘:过去,海尔以产品为中心,现在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创新实现模式颠覆和体系颠覆,以满足用户的需要。据介绍,传统研发采用的是瀑布式,先经过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开发验证、集成测试、整机测试等环节后,最后把产品交到用户手中已经是数个月以后的事情,这种模式的天然不足是研发周期较长,容易被别的产品替代。
在这种情况下,海尔快速转变思路,通过搭建HOPE开放创新平台,将用户需求拆解成技术需求,集合产业界的技术人员和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迅速交互、发酵,形成解决方案。过去我们解决一个问题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在这里最快的一次,只用了2个小时就交互出10个方案。
“HOPE平台其实是一个创新者聚集的生态社区。”王滨后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平台已经成为海尔旗下独立的开放式创新服务平台。
除了能快速满足用户需求,海尔还为产学研创新成果的提供更好的转化。在实际情况中,许多创新成果得不到有效转化,比如造纸领域研制了一种特种膜,在市场上却找不到用武之地。通过HOPE平台的转化,海尔将它融入到原创的冰箱干湿分储技术中。产品上市后累计销售了1000多万台,更为相关的产学研伙伴带来了每年超千万的增值收益。
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
海尔从创业初期就开始抓质量,树立了“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理念。1985年,有一位用户给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去信指出,他买了一台电冰箱,发现很多毛病,希望厂里好好查一查。得知情况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电冰箱逐一检查了一遍,发现其中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为了警醒大家的质量意识,张瑞敏要求工人当场把不合格的电冰箱砸毁。这件事以后,产品质量已经深入海尔每一个人的心中。
一个对产品质量都能做到严苛把控的企业,也必然能把控好专利质量。“前不久,有一家代理机构的代理人因撰写专利申请文件出问题,被我们抓了个典型。”王滨后表示。如何处理?王滨后说,立即中止其业务,并通报其所在代理机构。同时,要求相关机构限期整改,减少其相应的专利代理业务或者取消与其合作项目。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海尔“听历史诉说变中求胜,让基因传承自主创新。”这幅对联时,心中的答案已经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