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房 >

城市再生长,杨行重焕新活力

来源:网络整理   2020-08-12 15:42:35

城市再生长,杨行重焕新活力

——8月7日,杨行老集镇城中村美好杜区城市微更新研讨会召开

城市更新是一座城市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必经过程,几乎动态伴随整个发展轨迹。上海,经历了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在城市更新的实践中也形成了多种模式。2035年总体规划中明确将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作为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践行;7月20日国务院发文强调要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推进城市更新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完整意义的“城市更新”图景,包含着环境更新与社区复兴双重目标。

宝山区自2018年起打响“绣美宝山”的三年行动计划发令枪、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家园、美丽街区”三大建设之下,杨行老集镇将迎来怎样一轮“城市再生长”的新可能,成为8月7日“杨行老集镇城中村美好社区城市微更新研讨会”的召开议题。杨行镇人民政府、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上海诚卫兴置业等领导嘉宾出席,分别从城市发展、院校与开发商三大维度展开研究探讨。

宝山区杨行镇副镇长赵晖开场致辞,介绍了杨行老集镇的城市发展进程,和自“十三五”以来的改造现状。在体育中心、院校教育、优质医疗等资源配套持续建设引入的同时,城市空间、功能等物质层面建设日益凸显,市容文化层面建设也提上议程。此次老集镇改造片区六大地块较分散,如何在形成一个新社区后,让居民一进入就找到归家感,提升城市生活的温度,又能展示杨行的文化特色,是解题的切入点,也是政府、院校与企业携手共治的意义。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李翔宁谈到,之前参与社区规划的方式是院校为社区发展提供建议,而现在我们参与“城市更新”本身的方式也可“更新”化,动员老师学生一起,更广层面地集结智慧思考;而项目结合实践,也让教学有了具体落地,学生们可触摸、可感知后大大发挥能动性。整体而言,大拆大建、粗放性规划模式已不适用于当下,“微更新”正是呼应城市自下而上精细化治理的模式。他希望通过城市更新能把老镇社区的公共空间打造得更有温度,让人们可以漫步,提升居住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生活更舒心。

上海诚卫兴置业代表表示,作为开发商,在杨行改造的开发任务中,发现社区与社区之间规划有大量留白,值得去从居住者出发,营造更便捷、更舒适的场景体验、提供更好的服务。上海城卫兴置业也在这个探索过程中,灵活糅合了万科的经验。

万科在全国范围内参与了多个旧改和城市更新项目,如广州永庆坊、福州炮台山、山西龙泉村五龙庙和上海新华路敬老邨等案例。开发商携手政府、院校三方一起,共建共治共创老集镇的城市更新,由想法到落地、到变成现实,身体力行地去优化环境,为城市做贡献,是责任也是义务。

研讨会后将以学术课题引入的形式,在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举办杨行老集镇城市微更新方案征集大赛,具体赛制时间安排为:9月同济大学组织课题说明会,师生实地勘察杨行老集镇;10月设计方案汇总,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mies奖评委/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国际建筑杂志architecturechina主编李翔宁,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主任范文兵,Wutopia Lab主持建筑师/Let’s talk联合创始人俞挺,Atelier GOMArchitcture主持建筑师张佳晶,教授级高工/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上海中心原总工程师葛青组成的专家评审团进行评选,按3大改造片区划分,统计投票共入围9个方案,同时线上发起原住民评选出一个网络人气奖,最终10月30日评图会上,每片区分别诞生一位优秀奖获得者。

在“城市再生长”视野下,城市更新将不再是一次性工程,而是一种小规模的、连续不间断的动态优化过程,这决定了激发社区活力将成为城市更新的核心内容,以及社区参与将成为实现更新的主要运作机制。政府、院校、企业一起,在充分尊重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基础之上,坚持将设计与实践结合,培育中国建筑未来青年力量,带来更多创新力,让优秀的设计方案落地、服务于日常。

作为上海市大轨道交通北枢纽核心的杨行,借着城市微更新赋予其新鲜的血液令其再生长——一片宜居宜业的乐土,一个更有温度的美好家园,杨行的未来令人憧憬。

相关文章

TOP